学术沙龙
【台海相对论】吴俊熹硕士生主讲第六十五期“台海相对论”
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76

4月25日,第六十五期“台海相对论”学术沙龙在我院301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未完成的共同体:重探郭松棻的思想与晚期创作》,由台湾研究院文学所2021级硕士生吴俊熹主讲,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吴晓佳副教授担任评议嘉宾,台湾研究院文学所副所长吴舒洁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大陆各高校的20余名师生在线上参与讨论。

吴俊熹同学围绕郭松棻哲学探索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分析。他从郭松棻1982年的访谈入手,向前追溯郭松棻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于共同体问题的思考,并试图以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有关“共通体/共同体”的理论来解释郭松棻重新开始文学创作的原因。随后,吴俊熹同学围绕着郭松棻的晚期创作《今夜星光灿烂》和《落九花》,论析郭松棻小说的现代主义美学风格、文本内部的“共同体想象”如何展演“文学共通体”的“未完成性”,以期还原郭松棻小说中丰富的政治性。

吴晓佳老师对演讲进行了点评,认为这一问题意识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理论与文本之间的扣连较为薄弱,建议应重视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文学创作对郭松棻的持续性影响,更细致地解读小说文本,同时可将郭松棻放置在保钓知识分子群体中来探究其特殊性。吴舒洁老师肯定了“共同体”的分析视角对于郭松棻研究的突破性意义,同时也指出,论文对于共同体的理论梳理和内涵界定需进一步加强。

与会者也围绕沙龙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扬州大学文学院王植老师提醒,可留意郭松棻和其他左翼作家之间的关联。台研院文学所硕士生易文杰表示,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左翼浪潮消退之后,郭松棻的写作所表现出的独特性值得进一步比较分析。台研院文学所博士生邵海伦提出,大陆学界关于左翼文学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不宜简单挪用于台湾作家身上,要重视郭松棻在“保钓运动”中的个人经历。台研院文学所硕士生罗婧雯则对《今夜星光灿烂》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提出了探讨。随后,吴俊熹同学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回应。

台湾研究院“台海相对论”以学生为本,努力为院内学术新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此次沙龙形式新颖活泼,互动性强,讨论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撰文:吴俊熹;摄影:林书廷、林嘉怡;编辑:王学勤;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吴舒洁、陈静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