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大陆院线上映,短时间内就斩获了极为可观的票房。近年来,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在影视文化领域交流互动的成果也日益显见,除了台湾地区的众多影视作品在大陆爆火之外,大陆也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引起了台湾民众的追剧热潮,这在极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两岸民众的文化共情和认知同频。就此,我院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多维度多视角地解读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画像和积极意义。
以《周处除三害》影片为例,在探讨其剧情设计本身对于大陆观众“吸睛点”上,唐桦分析称,该片是所谓“爽片”的逻辑,其“以暴制暴”的主线剧情是简单且有力的。虽然它探讨的是社会现实,但也融入了浓浓的台味幽默感以及一些港式黑帮的味道,很容易给大陆观众带来既新鲜又有点熟悉、既矛盾荒诞又有点合理的感觉。
唐桦提到,这些风靡两岸的影视作品有许多细节之处也从深层次展现了两岸观众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如《周处除三害》影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台湾盛行的民俗文化,也是闽南地区的绝大部分观众所熟悉和了解的文化。就像影片中“掷杯筊”的情节,有相同民俗信仰背景的部分大陆观众很自然的就能够理解。
“周处除三害”典故源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有台媒发文指出,这部电影用传统典故讲述台湾故事,让不同观众观影后都能获得满足,也有不少网友从对《周处除三害》的讨论引申到了对岛内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唐桦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就是民进党当局长期在岛内倒行逆施,以及不断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带来的民间情绪的一种投射。她指出,邪教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恐惧,煽动悲情,电影中的灵修邪教“尊者”林禄和伪装自己的身份、否定自己的来源、煽动信众的悲情、利用恐惧控制人心跟民进党当局的行为基本如出一辙,台湾现在最大的危害恰恰就是民进党当局本身。民进党当局长期煽动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否定两岸同根同源,宣扬“台独”蛊惑人心,长期控制台湾媒体洗脑台湾民众,通过“反渗透法”将台湾民众包围在恐惧之中,正是需要电影主角陈桂林这种破土而出的力量,让台湾内部觉醒。
相较于大陆方面一贯支持并积极推动两岸影视剧的交流合作,鼓励台湾相关业者来大陆发展,台湾当局却因岛内民众对大陆剧集的“欲罢不能”而感到恐慌,操弄“去中抗中”的惯用伎俩,炒作“大陆搞所谓‘认知作战’‘文化统战’”,甚至禁止台湾业者代理或经销部分大陆互联网视听服务。对此,唐桦表示,尽管民进党当局设置重重阻碍,但台湾百姓对大陆影视剧的喜爱并没有因为受政治外力的影响而削减。如果说台湾的“80后”是看台湾的综艺、影视长大的,现在的“90后”“00后”青年面对的已经是大陆综艺和影视‘走出去’的时代,有些大陆热播剧和综艺节目甚至被纳入了台湾大学的语文试题。她强调,近年来大陆历史剧和古装剧走进台湾,作用不应仅限于增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其更大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当下的共同语境,透过历史主题的展示,塑造当下两岸青年的共同话题,也就是能“聊到一块去”,以此产生情感共鸣。
唐桦表示,两岸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融为一体,可以引发两岸观众共鸣,原因在于通过影视作品的演绎,两岸民众在彼此的生活世界中刷了很强的存在感。她指出,“文化无界”,这一现象恰巧也说明大陆对台湾的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原本海峡阻隔带来的文化隔膜在数字文化时代,正透过新媒体持续消融。同时,这些现象也充分显示出了民进党当局“抗中”的话语是无效的。虽然当前两岸线下的交流因为民进党当局的阻碍不是特别顺利,但仍然有很多台湾人前往来陆打卡,同时年轻人在线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两岸影视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所呈现出的内在意涵,唐桦进一步剖析道,现下这个时代,贴近生活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社会的呈现,是两岸民众更多地了解彼此、贴近彼此的重要桥梁之一,以文化搭桥促进两岸心灵契合。
此外,近年来台湾影视行业也在不断“自救式”转型,通过与国际流媒体平台合作,实现自身产业的重整,依托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平台的用户规模,其中像《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华灯初上》等剧集表现较为抢眼。针对台湾的影视生态,唐桦认为台湾电影、剧集一直在本土化这个维度的特色上做得很好,特别善于用镜头来讲述日常生活,而台湾社会的日常生活本身又是一种很多元、很复杂的存在,因而呈现出来故事就相对丰富亮眼。
对两岸影视行业在未来合作发展的期许和建议,唐桦则认为,两岸影视行业需要更开放的两岸文化交流政策,相互引进更多的两岸优秀文化产品,尤其是要多鼓励两岸创作团队和演艺人员通力合作。她指出,两岸在影视领域曾经有过一段合作比较紧密的时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激发合作的活力。他强调,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有各自擅长的类型和领域,两岸文化的交流需要一些“差异化”,才能形成更好的合力,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软实力视野上产生更大的势能和动能。
原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内容有所删改调整。
(文稿整理:杨延钧;编辑:杨延钧;复核:谭馨;责编:杨昆福;编审:唐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