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晚,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陈红民教授莅临我院举办学术讲座,题为“有意无意之间:身为台湾史研究边缘人的感悟”。讲座由我院历史所陈忠纯所长主持,黄俊凌副所长、陈小冲教授、陈思副教授、王玉国助理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吴琳琳教授等教师及来自历史所、政治所和文学所的十余名硕博生参加。
在讲座开场,陈红民教授介绍了自己与台湾研究的缘起。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中华民国史”的硕士生,导师茅家琦教授引导他走上了做当代台湾研究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陈红民教授参与了南京大学举办的“当代台湾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掀起一时热潮,茅家琦教授组织整理了讲座文稿成书,形成了《台湾三十年》。在此时期,陈红民教授首次访问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搜集台湾政治相关资料,参与撰写《80年代的台湾》,进而完成了《台湾政坛风云》一书。1990年代,陈红民教授撰写了题为《台湾“外交”制衡因素分析》的论文。其后,陈红民教授转向对台湾时代蒋介石的研究,完成了《蒋家王朝》第二部《台湾风云》,并拓展成《蒋介石的后半生》一书。蒋介石研究使得他将台湾史和“中华民国史”两个研究领域连结起来。进入新世纪,陈红民教授完成了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整理、出版工作。近年来,陈红民教授正在主持国家社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的“台湾民众抗日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陈红民教授强调,台湾抗战是中国民众抗日史的一环,是绕不开的研究命题;有了台湾民众抗日史的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拼图才能更为完整。本项课题正在进行中,已取得了些阶段性成果。
陈红民教授小结说,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华民国史”,台湾史的研究并不在自己的学术规划中,有时是服从师命,有时是偶然发现了重要史料,可以说是“无意”介入,但一旦决定参与,也能认真对待,是为“有意”。正是这种“有意”与“无意”之间,才能有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
随后,陈红民教授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参与台湾史研究的几点感悟。首先,陈红民教授从导师茅家琦教授在南京大学倡导台湾史研究的思路与取得的学科建设成就,强调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学术前瞻性、判断力和执行力,而每位优秀研究者也需要具有做前沿课题的素质与眼光。他在浙江大学建立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受到茅家琦先生成功经验的启发。陈红民教授鼓励同学们要不断拓展研究视野,不固步自封,不拒绝新课题,要积极使用新史料、合理规划自己的研究主轴,要相信老师与前辈学者的判断。最后,陈红民教授从民国史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来向研究台湾史的师生请教:如何在“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整体视野下研究台湾史?
在讨论环节,在场师生踊跃发言。陈小冲教授称,陈红民教授的讲座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主要做日据台湾史研究,但也会关注到台湾史其他侧面、其他阶段的问题,余光所及也会灵感闪现。至于陈红民教授的问题,他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处理,一是依照中国传统历史叙述中对类似问题的方法,二是应将香港澳门与台湾同时纳入分析的视野中,不宜单列台湾。黄俊凌副所长对陈红民教授在台湾政治史领域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陈思副教授针对陈红民教授所提的问题,从台湾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的角度进行了补充。新闻传播学院吴琳琳教授就舆论角度的台湾史研究与陈红民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玉国助理教授肯定了政治史在台湾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陈忠纯所长总结,感谢陈红民教授的精彩演讲,陈老师自谦为台湾史研究的边缘人,其实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台湾史视野,也更加证明了台湾史研究在当下特殊且重要的价值。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张盈盈;摄影:胡鸿;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陈忠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