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陈孔立教授新著《两岸的文化认同》座谈会在我院台湾研究院507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由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主持。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周志怀研究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杨彦杰,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曾建丰,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出版社副编审高健,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艾明江,我院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教授、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原副院长邓孔昭教授,历史所前所长陈小冲教授,台湾研究院文学所所长蒋小波副教授,历史所所长陈忠纯教授、副所长黄俊凌教授,文学所吴舒洁助理教授,历史所陈思副教授、王玉国助理教授、王琪颖助理教授以及台湾研究院的硕博士生代表出席座谈会。
陈孔立教授首先就“我为什么要研究文化认同”做主题演讲。陈孔立教授认为,两岸的文化在实质上存在根本差异,以往的研究过多注重“和”的部分,但实际上“异”才是更关键、更本质的问题。同时,孔立教授呼吁与会学者开拓研究视野,做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汇的台湾研究。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针对陈孔立教授新著做主题发言。周志怀主任认为《两岸的文化认同》一书体现了孔立教授一以贯之的学风,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关注两岸重大问题,认为孔立教授心系两岸,心系和平统一,敢于谏言,不愧为两岸和平的旗手。杨彦杰研究员认为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孔立教授坚持两岸文化在本质上不同这一观点,是其研究两岸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历史与当代是一脉相承的,做历史研究应该有现实关怀,孔立教授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值得后辈学者学习。邓孔昭教授认为孔立教授以90岁高龄参与课题,踏实地撰写专著,硕果累累令人感佩;同时提出两岸文化认同的统一必须建立在政治统一的基础上。朱双一教授认为孔立教授从文化认同出发看两岸,实际上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联系目前两岸民众的心灵隔膜现象来看,书中对两岸文化认同的相应措施,给予学者很大启示。曾建丰会长联系自身对台工作经验,认为孔立教授对两岸文化认同、思想文化观念的差异方面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立教授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也做了缩小差异的探索,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孔立教授以“实现两岸心灵契合”为终极目标的思考,不仅是社科工程,更是两岸统一工程的重要角度。艾明江副教授认为陈孔立教授的研究有三点开拓:一是学术研究尽可能地贴近了时代命题,回应时代关切;二是新著对两岸文化差异性的强调是对当前两岸文化认同研究的重大开拓;三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综合运用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文化等视角研究文化认同与冲突问题,拓宽了研究视野。厦大出版社副编审高健代表九州出版社、厦大出版社对陈孔立教授选择将新著交予九州出版表达感谢,提出涉台图书的出版发行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做灵活变通这一重要问题。
我院台湾研究院博士生代表针对陈孔立教授的新著发表阅读感悟。政治所2017级博士生储斌同学认为陈孔立教授新著从建构“两岸共同价值”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史所2018级博士生齐笑婕同学从文化自信心、包容心、文化同理心三个方面解读了陈孔立教授的新著,认为其深邃之见、精辟之言、同理之情,不仅是孔立老师人生阅历与学术岁月的彰显,也是对莘莘学子勤学苦思、做“通在心上”台湾史的指引与嘱托。文学所2019级博士生邵海伦同学认为陈孔立教授的新著充满了时间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关怀感,既为两岸文化分歧产生的病症诊脉,又回应着台湾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力求在变动中寻找重建两岸联系的可能性。
最后,张羽教授做总结发言。张羽教授深情回忆了从教近20年与陈孔立教授的交往,特别感恩厦大台研院孔立老师等前辈学者甘为人梯、提携后辈的高尚精神;结合目前存在两岸青年人交流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张羽教授认为陈孔立教授新著中提出的诸多问题都具有现实针对性,值得后辈学者进一步深入挖掘。
《两岸的文化认同》一书集合了近年对两岸文化议题的学术探讨,对两岸文化的观察是立基于历史、政治、两岸关系与文化等多学门观察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两岸文化异同和文化认同的曲折道路和未来趋势。新著有着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把握到了两岸文化之间的种种关键点,除却繁杂表面现象,重点探讨了台湾特色文化的独特属性,是陈孔立教授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图1:陈孔立教授发言
图2:李鹏院长主持座谈会
图3: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周志怀研究员发言
图4:杨彦杰研究员发言
图5:邓孔昭教授发言
图6:朱双一教授发言
图7:曾建丰会长发言
图8:艾明江副教授发言
图9:高健副编审发言
图10:台湾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储斌同学发言
图11:台湾研究院2018级博士生齐笑婕同学发言
图12:台湾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邵海伦同学发言
图13:张羽教授作总结发言
图14: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文:刘畅 图:李伟杰 责任编辑:张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