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认为这是君子应该恪守的准则,时代发展飞速,事物日新月异,但仍然有些精神与坚持是大浪淘沙始得的真金。
黄俊凌,我院台湾研究院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我院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峡两岸关系史、战后台湾史、荷据时期台湾史、台湾文化史等。
今年是台湾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也是我院台湾研究所升格为台湾研究院的第十六个年头。我2003年考入我院台湾研究所(那时还是台湾研究所)专门史专业,第二年台湾研究所升格为台湾研究院,也算是有幸见证了学院由“所”改“院”的发展历程。2005年我提前攻博,就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年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从求学到工作,一路走来,也有十七个年头,此间倍受学院领导、师长以及同事们的关爱、帮助,对此我满怀感恩。现将在台湾研究院求学与工作的点滴感想记叙下来。
读研期间是极为充实的时光,台湾研究院有着完整的台湾研究学科体系,学院各位老师扎实严谨的学风以及学术创新的思维,不仅赋予我完备的知识,也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为我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期间,我所修的专业课程,如《台湾古代史》、《台湾近代史》、《台湾经济史》、《日据台湾史》、《台湾史著作选读》等,让我充分认识到台湾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所每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更是让我受益终生。林仁川老师强调史料的解读与新观点的提出、邓孔昭老师强调史料间联系与写作规范、李祖基老师善于新史料的发掘与考证、周翔鹤老师强调研究的“问题意识”、陈小冲老师擅长于研究的融会贯通,各位师长都强调原始资料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结论的严谨性。此外,陈孔立老师给每一级新生开设有关台湾研究的方法论讲座,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陈老师对台湾研究视角的要求,即“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提出研究台湾问题要有“同情的理解”,要注重了解台湾人的心态等,这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台湾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除此以外,我还选修了刘国深院长的《比较政治学》、李鹏院长的《两岸关系概论》、张文生副院长、孙云老师、王茹老师的《台湾政治概论》、李非老师的《当前两岸关系》、林劲老师的《台湾政党政治》、邓利娟老师的《台湾经济概论》等课程,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院里领导、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为我后来研究台湾各类具体问题时,有了众多的研究视角和方向。所以,当我留院工作后,不仅能做台湾史选题的研究,对于部分涉及台湾文化、社会、政治的问题,都能有一定的思考和想法。我想这主要得益于研究生阶段,学院课程设置的全面、专业,学院老师们的丰富学识以及悉心指导。读博期间,我师从林仁川教授,林老师的教学很具启发性,一如既往地强调基础史料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性观点提出,既要求我扎实地看资料,也希望我在遇到难题时,能够积极动脑筋,反复琢磨,另辟蹊径地挖掘史料和提出设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林老师精心指导以及读研期间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较高质量地完成了博士论文,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台湾研究的信念。
(拍摄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除了知识的传授,台湾研究院温馨、团结、和谐的氛围,也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待人处事。从读研到工作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感受到台湾研究院给予的各种帮助和关爱,相关例子不胜枚举,就不一一道出。我想作为回报,就是好好工作,为学院的教学、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把知识与力量传递给学生,把台湾研究院的良好学风、作风继续传承下去。
-End-
策划:厦大台研院GIFTS新闻中心
联络整理:高稀塽
图/文:黄俊凌
编辑:万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