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情怀】夏颖:浮云游子意 落日台研情
时间:2020-06-24 浏览次数:630

时光的河入海流,记忆回归相识的当口。从古城西安到鹭岛厦门,从台研此端到海峡彼岸,温暖和鼓励始终伴随着她的学术之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古城姑娘夏颖的台研往事:


夏颖,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2016级博士生,师从别敦荣教授、张宝蓉教授。

2016年,我很幸运被台湾研究院录取为博士生。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原单位辞职的时候,人事处的相关人员问我说:台湾研究院研究什么?来到台湾研究院之前,我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我理解他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我来自古城西安,就地理位置而言,它与台湾的联系当然不如厦门,大家对台湾问题的认知甚少。

四年过去,我想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台湾研究院研究对台人才培养,研究台湾,研究两岸关系。什么是对台人才?要成为对台人才,首先得是人才。学院学生不多,一百多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你认为自己再平凡,也能被学院领导、老师、行政人员叫出名字。他们用日常的行动告诉你,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值得被尊重,你要有独立的思想,你要自由地思考,勇敢地表达;他们送你们去台湾,让你们亲密接触自己的研究对象,寻找你的研究兴趣,激发你的研究热情;他们送你们去世界各地,让你拥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学会包容与理解。他们让你们组织学术会议,接待海内外的学者,让你学习如何进行学术对话,如何为人处事。以上是台湾研究院给予我们每个人的通识教育。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来自我们的导师。我很幸福由两位教授同时指导,一位是别敦荣教授,一位是张宝蓉教授。通常有两位导师时,最怕两个都对你疏于管理,或者两个都对你严加管理。可是他们配合默契,随时沟通对我们的指导。别老师如同高山,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他话不多,却字字珠玑,最怕他的产婆术提问,我们称之为来自灵魂的拷问。他是闪闪发光的“别人家”的导师,也是属于我们的平凡朴实的导师。在学术上,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大到研究问题、理论框架,他都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他从不告诉我们如何做事,其言行举止早已成为我们努力学习的典范。张宝蓉教授,一个常常被冠以“严厉”称号的导师,我想说严厉只是她的保护色,仁爱才是她的内壳,她努力在宽严并济之间寻求平衡。严厉的她常常藏不住恻隐之心,每当我们遇到问题,她总是主动安慰,尽心帮助,在她的笔记本上详细记载着指导我们每个人学业的进程与问题。她将所学倾囊相授,也谦虚地告诉我们,有些方面她也还需要继续努力。偶尔她也会卸下“导师”的偶像包袱,像大姐姐一样跟我们 交流,我们喜欢你的可爱与执着。


(夏颖与老师同学们的合照)



仅仅是人才还不够,因为你是台研院的学生,所以你还需要是对台人才。所以,你一定会接触台湾、研究台湾。2019年2月16日,我赴淡江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落地松山机场的那一刻,台湾对我来说既近又远,它近在眼前,可又有难以名状的陌生,我想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感受,而这恰是我们研究的动力。接触台湾最重要的纽带就是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在台湾老师们的帮助下,参加与我研究主题相关的会议、工作坊,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获得了珍贵的论文撰写资料。因为一个共同的学术话题,我们很快变成熟悉的朋友。仅感恩二字,总觉得单薄,而又没有其他更确切的词汇。这场学术的旅行,让我在台湾感受了太多,从淡江到台北,有时一天两场访谈,坐在7-11(便利店)总结上场,准备下场,不知疲倦。台湾研究,是我们学术研究的起点,通过这场锻炼,我们要学会规范地使用学术语言,科学地使用研究方法,客观地回答自己提出的学术问题。但是台湾研究并不止于台湾,它的终点是更广阔的学术世界,可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两岸关系是台湾研究最重要的主题。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我理解的两岸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的学术问题给了我与台湾学者对话的机会,而我们的交流却让我们的关系不止于学术。我记得那个学识渊博,可爱可敬的台湾老师专门陪我到书店,跟书店老板说:“她是学生,你记得给她折扣”,带着满满一大包的生活用品和巧克力糖果,笑着说不知道你还缺什么,我把能想到的都装着了;我记得那个细心的台湾老师因为跟我调换了访谈时间,怕影响我下午的访谈,贴心地准备了午餐,又“赠送”了我半小时的访谈;我记得那个睿智又热心的台湾老师对我说,我相信咱们的访谈不止是一次,欢迎你有想要了解的随时发问。我记得我理不出框架,迷茫失落时那个台湾老师温暖的拥抱,让我觉得台北的雨季如此让人留恋。如果学术研究是我赴台的计划目标,这些记忆则是意外惊喜。如今,我还是会时常想念那个城市,想念对岸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台湾交流时期合影,左四为夏颖)


在台湾研究院的四年,有研究的困顿,质疑自我的迷茫,毕业的焦虑;同时更有导师肯定的幸福,学院支持的心安,同学相伴的快乐!虽然我的论文初稿尚未完成,但是那些致谢的语句时常会不自觉在脑海中盘旋,这些还是留给论文的后记吧。祝亲爱的学院,40周年院庆快乐!有你相伴,此生之幸!

-END-

策划:厦大台研GIFTS新闻中心

文字/图片提供:夏颖

联络/整理:蔡婉婷

编辑:万晓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