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二十余天的驻点交流转瞬即逝,一路从金门到台中、高雄再到台北,最后回到厦门,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城市风貌和不同的社会氛围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久久的思考。二十余天对台湾社会各个面向的哪怕是浮光掠影的观察对于我的学术思考也是大有助益。
一、台中篇
在台中的几天时间里,天气有些炎热。刚去的那天正好周末,我发现好多吃饭的店铺挂出了公休停业的牌子,这种情况在大陆是不可想象的。周末一般生意会更好,谁会放弃赚钱的机会呢?这里的生活小超市很密集,几乎出现在每个十字路口。台中没有地铁只有公交,出行颇为不便。由于马路上没有专用机车车道都是和小车一起使用车道,一辆辆机车常常呼啸而过,行人见着则躲得远远的。这是步行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
期间正好赶上美术馆有画展,我去参观了一下,基本上都是20世纪初期以来台湾地区左翼现当代文学家、诗人和画家的作品以及一些影像作品。同时这个展览也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即受到了当时欧美、日本未来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整个展馆的旧时物品多是台湾日据时期的用日文撰写的书籍、信札和其他物品。整个展馆的布展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我也有疑惑如果每次来参观的台湾民众和青年学生们都能接触到欧美和日本的文艺作品,耳濡目染,是否从心理上也会对他们产生熟悉感乃至亲切感而对大陆产生陌生感甚至疏离感呢?
二、高雄篇
一路南下坐高铁到高雄,明显感觉到城市建设老旧,市场萧条了许多,人气弱了很多。但比台中更方便的是有捷运。
高雄最有名的地方是佛光山,据说不去佛光山等于没到台湾。在地铁转公交捷运的地方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位黄发碧眼的白人小伙上前问等候的是不是去佛光山的车。之后他又询问是否有当地的悠悠卡,这样坐车什么的可以更方便一些。随后他问我们是不是韩国人、日本人或台湾人,我们都说“No”,赶紧自报家门说是中国大陆的。顿时心里产生疑问难道中国人在外面就不像日韩民众那么乐于助人吗?
那天到佛光山下车的时候瓢泼大雨。在里面游览的有不少欧美、日韩游客。大陆游客也不少。星云大师的“三好”语录(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等一直在脑海浮现,如果这些劝人向善的话能让人处理好家人之间、友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那这个社会不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吗?高雄很多地方都有寺庙和教堂,乡镇里家家户户从门楼前摆设就可以判断出这家人的宗教信仰,奇特的是左右邻居的信仰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也相安无事。
三、台北篇
坐高铁到台北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很快就到了。一出车站完全是另一副景象,车站的人流量明显比台中和高雄多,而且感觉人们走路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诚品书店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慕名已久。来到敦南路总店,先去找了几本急需买的书,然后粗略地看了一下这一楼层的几个展厅,总体设计和布局是开放式的,但又有点古色古香的感觉,很温馨,仿佛有一种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魔力。欧美、日本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文学作品在每个诚品书店都能找到。尤其是日本的从儿童到青年到成人的文学作品都很丰富,有文字的,也有绘本和漫画。关于中国古典、现代文学和历史等的书籍只有总店才有一些,但总数量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所以在西方文学包围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些作品中传递的一些价值观念。这也许是两岸青年世代在对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较大观点分歧的根源之一所在。
来台北后待的最多的地方是“国家图书馆”和台大图书馆。前者总共三层虽不大,但藏书不错。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有求必应,很热心地帮你讲解如何去应用这些设施。台大图书馆最让人留恋的是它的柔软的沙发,坐在里面看书就不想起来,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累。
总的来说,这次的驻点调研收获颇丰。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和观察,粗略感受了台湾整个社会的氛围。(台湾研究院政治所16级博士生 刘晓燕)
(文:刘晓燕 责任编辑:万晓燕)